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行业资讯 >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

2012-11-14  行业资讯 腾讯汽车 彭晃

  23日在吉隆坡,运作3年的吉利收购宝腾案,终于以双方高调签约告终。吉利以7.3亿人民币收购宝腾49%股权,这一点和传言一致。其中现金为2.73亿元,博越车型作价4.5亿元。同时吉利以5100万英镑(约4.2亿元人民币)莲花50.1%股权。交割期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签约双方是吉利和DRB-HICOM集团,而非宝腾本身。

  

  签约嘉宾级别甚高。大马总理、大马工贸部及财政部二把手、中国驻马大使、大马特使、吉利董事长、总裁以及DRB集团董事长、总裁,悉数出席。宝腾作为一家“国企”,在大马的政治特殊地位,可见一斑。

  钱的问题

  正式签约后,此前谈判中被视为机密的价钱问题,也公布于众。某单一车型入股,这是我国各个汽车合资企业协议中,从未出现过的内容。现在吉利充当拯救当地企业的外国投资方,如果不想宝腾垮掉,一定将最有市场价值的车型导入,而不限于博越,为什么要在协议中将博越车型的估值加进来?

  开宗明义,吉利认为宝腾一半股权不值7.3亿元。而DRB为了保整个集团的估值,必须坚守某个价位。虽然原始报价不可考,宝腾欠的一大堆债务,光是欠政府的软贷款就已经达到15亿林吉特(约合23亿元人民币),已经让整个资产空心化。严格说,有资不抵债之嫌。宝腾股份的市场价格到底还剩多少,是存疑的。吉利入股后,要分担一半的债务本息。从这个角度,吉利拿出2.73亿元现金,而非换股,已经非常有诚意。这也是吉利能够打败众多传说中竞购方的原因。

  

  一个不想多出钱,一个必须坚守价位。所谓博越车型入股,乃是折衷手段。政府给予宝腾的11亿林吉特“研究补助金”,恐怕已被后者折腾光了,资产泡沫化如此明显,已经不需要详细的尽职调查就能一眼看出。宝腾作为大马骄傲,反对党又整天嚷嚷“政府贱卖国有资产”,宝腾如果不是走到穷途末路,才不会出让一半股份。

  考虑到宝腾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吉利的运作,宝腾欠下的所有贷款也将着落在吉利头上。从这个角度,吉利接过来的负债比例,将超过它拥有的股权份额。而宝腾的负债情况,从未完整公开过。我们只能假定,通过尽职调查,吉利已经对自己的负担和义务有彻底了解。

  大马政府已经提供的12亿林吉特软贷款,将转化为DRB对宝腾的股份,而政府依旧拥有管理权,尚未到位的2.5亿林吉特贷款,也将采用同样方式转化。

  DRB也并非一毛不拔,它承诺负担1.8亿林吉特测试赛道的建设费用,并将此前3.31亿林吉特的“采购费”勾销。作为代价,宝腾将“非汽车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剥离回DRB。显然,这些资产是该集团用来粉饰宝腾财务报表的。

  盈利前景

  吉利既然能拿出最优厚的条件出手,必然对宝腾的盈利前景有信心。这部分来自对沃尔沃的成功运作,但宝腾不是沃尔沃。沃尔沃的历史积淀、品牌价值和研发能力、人才团队,都不是宝腾所能比拟的。

  沃尔沃遇到的困境,是因为市场错配和母公司不肯输血。吉利对沃尔沃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资金和市场。沃尔沃获取了重新启动资金、中国市场资源、在中国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自然恢复了自我造血机能。

  宝腾比沃尔沃强的地方,在于有政治靠山。大马政府不遗余力地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宝腾,加以关税保护,宝腾却从市场占有率75%滑落到12%。而且,面对东盟共同市场,宝腾34年来无所作为,根本没在任何东盟国家占据值得一提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政府资源支持,不能拯救拙劣的企业运营。一方面,由于经营不顺利,宝腾对政府哺乳,有严重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政府插手过多,也阻碍了宝腾寻求市场化解决手段。

  眼下寻找合作伙伴,同样是政府下令。不过好歹谈判是基于市场基础的,鉴于宝腾可怜的谈判筹码,大马政府是否做出幕后支持承诺,以增强外资的信心,我们不能假设。吉利也不能将类似的暗示,等同于协议里的白纸黑字。到头来还要靠吉利对宝腾的市场化运作。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签约现场承诺,吉利品牌不会进入东南亚市场。这句话明显说出吉利的野心:注意是东南亚而非大马。吉利要借助宝腾品牌,在整个东南亚市场(也许将来还包括印度)打出一片新天地,不能自我局限在大马60万辆的狭窄市场中。

  有人认为,宝腾对于吉利来说,相当于斯柯达之于大众,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大众收购斯柯达,并无区域市场运作考虑,一方面出于品牌“集邮”本能,一方面认为斯柯达的悠久历史和曾在欧洲市场的优势地位,能带来不一样的研发文化。后来斯柯达的发展,印证了大众的判断。

  而宝腾,是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的“白手套”。吉利将采用技术、产品、资金的多重输出模式,李书福申明吉利对宝腾运营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降低东盟市场的门槛,是宝腾眼下对于吉利的最大价值。

  东盟共同市场的差异度,不亚于中国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而吉利对于迎合三线以下城市市场口味,还是颇有自信的。对于北上广深这样难以攻克的一线城市,吉利也开始用领克等新创品牌去布局,但此时谈品牌力,还为时尚早。

  可以想见,吉利主导宝腾运营,也要先采取“分量足”、“性价比”等惯用手段,先以价格优势,和大马优势企业,诸如国企“北路大”(Perodua)和“两田一产”等日企打擂台,稳住阵脚后,再谋求进一步扩张。

  经过一系列收购自创新品牌后,吉利也拥有了相对丰富的品牌拼图。从出租车公司到变速箱企业,从平民品牌到高端品牌。多品牌可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但要求各品牌具备鲜明的个性和定位区分,多品牌比单一品牌管理难度大得多。多年前吉利的“速成”品牌扩张失败,这一次有所不同,但面临市场压力更大。因为吉利已经触及了100万辆的门槛,必须和一线车企正面对抗了。就算在东盟,也同样如此。

  李书福表示,不会低估宝腾和莲花复兴的难度,希望吉利对宝腾有好办法。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相关推荐

1.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

2. 钟师:吉利入股宝腾是“借船出海 ”的妙计

3. 吉利收购宝腾 或率先推出宝腾版博越?

4. 李书福乘坐宝腾车入场 吉利正式收购宝腾

5. 8万元SUV在远景S1和长安CS55挑一款

6. 众泰进中国500强 距吉利还有两个半一汽轿车

7. 吉利还推出新款远景SUV 这真有必要吗

8. 日媒:宝腾需要中国 李书福能否改变宝腾

9. 吉利嘉际跑赢豪华品牌 体系力的胜利

10. 李书福:吉利入股戴姆勒 没动用境内资金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31317.html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相关文章

「吉利入主宝腾 胜利还在远方」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