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新车 >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

2015-08-27  新车 成都日报 尹婷婷

  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08万,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然而此次记者受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邀请在当地采访期间却惊讶地发现,不论是在哪个时段出行,新加坡的马路上都很少出现车辆拥堵的现象。新加坡的“缓堵”之方或许能让成都有所借鉴。

  事实上,如同世界上所有繁华大都市一样,新加坡很早就开始面对交通需求日益增长和保持公路畅通无阻的挑战,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其全面、高效、大众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通畅无阻的公路网络,在确保人们安全、快捷出行的同时,也令这一“环球都会”更加宜居、宜业。

  人行便利 地下隧道 让行人从地面“消失”

  早上8点钟,正值上班时间的交通高峰期,但在新加坡的大街上却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要到地下去寻找。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国度,近年来,新加坡不断完善地下慢行系统,通过遍布市区的City—Link地下隧道将城市主要的商业街区和地铁站点相连接,并以舒适的环境和购物乐趣,引导人们转向地下通行。

  在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参观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加坡中心区域发展的核心规划原则之一就是创建行人出行便利型城市,为此,他们将City—Link地下隧道完全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从而使搭乘地铁上下班的人们可以通过连接附近大楼的地下通道直接到达地铁站,舒适地从一个目的地到达另一个目的地,并不用顾虑天气状况对出行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像乌节路、中央商务区、市政府以及Ophir-Rochor路/海滩道走廊等一些重要活动区域,都已经在规划地下通道了,而交通沿线的规划发展也明确必须拥有连接邻近建筑物和车站的地下行人通道。”工作人员还介绍说,这些行人通道的指示都要求非常醒目,一般需要包括至少去往一个方向的商店和餐饮网点,以加深行人对通道的体验和感受。人行道的指示引导也要非常开阔,如果一侧有店铺,通道则要求6米宽,如果两侧都有店铺,通道则需要7米宽,而内部天花板要求至少4米高。“在这项规划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那就是位于连接市政府车站和滨海湾中心地下通道中的CityLink广场,它是新加坡首个也是距离最长的全空调地下商场,在绵延350米的通道中拥有超过50家生活方式、餐饮和时尚零售店铺, 完全是一个小型的购物天堂,也为整个滨海湾的未来规划提供了发展蓝图。”

  车行通畅 首创ERP系统 助力交通管理

  在新加坡人来人往、车流穿梭的大街小巷,却很难看到交警的身影,就连许多新加坡本地人也表示,他们几乎见不到交警在道路上执法。那么,这里的交通管理是怎样进行的呢?答案就在一个个交通路口监视器和高速干道上的照相机上。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ERP(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国家,这套系统被公认为是维持新加坡交通顺畅的“最大功臣”。已经有20多年驾龄的纪师傅是本次记者参观考察之行的当地驾驶员,他告诉记者,在新加坡,每一辆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都有一个黑色的小盒子,它是固定于汽车内或摩托车上的ERP收费器,它与每辆车的车牌号对应,里面安置有一张小小的晶片,每当这辆车在高峰时段进城时,必然会经过安装在道路上的ERP闸门,这时闸门上的无线探测器会自动按照相应标准,从阅卡器中扣除相应的“路费”,而不用车辆停车缴费,十分方便。

  据了解,目前,在新加坡的各高速路出口和中心城区入口都安放有ERP电子闸门设备,共计66个,根据时间、车流量以及车型的不同,自动从每一辆通过的汽车现金卡上扣除一定的费用,高峰时间通过一次最多要缴纳4新元(相当于18元人民币)。这些入城自动扣费系统替代了传统的岗亭式收费站点,保证了来往车辆的快速通行。同时,政府根据不同路段、时间和车辆实施不同收费标准,也有效地控制了高峰时段的汽车入城量。

  此外,新加坡还通过发放不同时段入城牌照,规划机动车单向通行道路,收取拥车费等方式,限制机动车过快增长,确保交通秩序的井然。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相关推荐

1.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

2. 开发电子系统 上汽大众与瑞萨电子合作

3. 李小鹏:征收拥堵费需形成共识依法实施

4. 李尔任命座椅系统及电子系统业务新负责人

5. 马勒收购电子系统专家Nagares

6. 东风本田回应CR-V刹车问题:系电子系统误判

7. 新加坡首款超跑官图发布 采用F1赛车技术

8. 新加坡研发无人驾驶新型超快智能摄像头

9. 新加坡将用无人驾驶车辆监察铁路隧道

10. PSA携手科技公司 新加坡测试自动驾驶车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96786.html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相关文章

「新加坡采用电子系统计算车流收拥车费缓拥堵」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