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行业资讯 >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

2013-01-16  行业资讯 车质网 马一凡

  安全气囊本应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因“高田气囊门”的曝光,让汽车上的安全屏障备受消费者质疑。伴随事态持续发酵,高田公司在2017年6月申请破产保护,并与美国汽车零件供应商KSS达成收购协议,除了前者将面对巨额赔偿之外,各大海外知名的汽车生产商则纷纷展开召回行动,消除缺陷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由于高田破产,用于修复车辆的数以亿万元成本均需要汽车厂商自掏腰包。

  近日,大众和通用接连在国内发布的召回公告,又一次将该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受该事件影响,在华的26家汽车生产者已进行过多次召回,而本次两大品牌的召回通告,又将涉及730余万辆汽车,可即便如此,目前仍有部分车企尚未展开针对缺陷气囊的召回行动。除了庞大的召回数量外,分批次进行更换缺陷部件的做法,不免让人心生疑虑,既然已经发布召回,为何还要“打持久战”呢?不仅如此,部分消费者联想到自己的“高田爱车”在被召回前,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并因气囊问题导致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谁将为此负责呢?

  高田气囊事件回顾

  

  2009年5月因气囊充气后向人体喷出金属碎片,导致美国一名18岁女孩死亡,虽然随后本田宣布召回51万辆汽车,但涉事气囊的生产厂家高田却并未引起重视。2014年因相同原因再次造成车内多人死亡,随即在同年11月,美国洛杉矶法院收到了十余起针对高田公司缺陷气囊的集体诉讼。截至目前,高田气囊仅在美国就已造成至少16人死亡,约180人因此受伤。

  在随后对高田的调查过程中,高田“问题气囊”被曝光与宝马、奔驰、通用、大众、福特、马自达、斯巴鲁及丰田等多家汽车制造商有关,累积涉及车辆达1.2亿辆,同时该事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作为高田气囊股东及最大的客户,本田汽车自2008年宣布召回部分雅阁和思域车型起,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召回,成为该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关于本田一共召回多少车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但仅在美国,其就为1650万名本田和讴歌车主就“高田气囊集体诉讼”提供赔偿。

  而此事件的“元凶”日本高田公司,于2017年6月26日申请破产保护。这位曾经的世界级安全产品生产商黯然倒下的同时,缺陷气囊事件并未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装备“问题气囊”的车企中,不仅绝大多数在华销售旗下进口车型,合资公司推出的产品中,安全气囊供应商也不乏有高田的身影,因而各大车企在华的进一步召回措施,成为了该事件的重头戏。

  国内“气囊”频召回 规模空前

  

  2014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对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开展了缺陷调查,并面向消费者发布了高田气囊安全提示,大规模召回活动也因此拉开了序幕。继众多进口车型陆续被召回后,包含华晨宝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及长安马自达等涉及此事件的24家汽车生产商,陆续展开针对“缺陷气囊”的召回工作,截至2017年6月底,已累计召回102次,涉及车型97个,数量达到1059万辆。

  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问题气囊”共牵扯37家国内汽车生产商,涉及车辆2000余万辆。除已经实施召回的24家汽车生产商外,截至9月1日,包括长安福特在内的5家车企也正式发布召回公告。然而,看似一致行动的趋势中,大众、通用及奔驰3个品牌共8家生产商,却因迟迟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而被国家质检总局约谈。

  约谈是有效果的。2017年9月,大众和通用以及二者的子品牌与合资公司,分别于14和15日宣布分批次召回旗下在华销售车型。其中大众汽车(中国)、上汽大众以及一汽-大众共计需召回超过486万辆汽车,而通用汽车需召回欧宝和萨博品牌车型,共计1.3492万辆,上汽通用汽车则将陆续召回别克与雪佛兰品牌旗下250余万辆汽车,数目之大、波及车型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至此,在国内涉及高田气囊事件的2000余万辆汽车中,除了奔驰旗下仍有数十万辆汽车没有被召回,其余的应该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处理结果。奔驰品牌及旗下奔驰(中国)、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三家生产商什么时候提出相关召回计划因此格外引人注目,而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此前发布的相关报道称,奔驰已进入需要召回的车企名单中。

  “气囊召回”延期执行究竟为何?

  

  公众注意到,大众和通用本次的召回均采用了分批次处理方式,备案后延期执行着实让不少相关车主感到困惑。以一汽-大众旗下的第五批召回车型2013-2016款宝来为例,开始时间已被顺延至2019年12月9日,距离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召回计划的时间推后了两年有余。

  实际上,只要稍加考虑,就不难理解企业这么做的苦衷。仅以近日发布的两条涉及大众和通用的公告为例,车企对于存在缺陷的高田气囊,均选择为车辆免费更换新型号的安全气囊或气囊气体发生器,而根据不同车型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数量不同,仅这两份公告中涉及的车型,就需要超过1200万套新型号安全气囊或气囊气体发生装置。然而,要为一款成熟车型中的零部件寻找替代者,并非“拿来主义”那么简单。

  由于本次召回的罪魁祸首“高田气囊”,其自身是零部件供应商且该公司已经破产,后续赔偿及更换事宜只能由生产厂家“代劳”。而重新选择供应商,并挑选出符合车辆需求的对应产品,同时要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考量,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还要考虑到新供应商产能是否满足需求,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购入如此大量的“备件”,对于生产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商而言绝非易事。此外,考虑到本次两大品牌召回的车辆数目较大,即便是旗下各经销商均处于饱和施工状态,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恐怕也需要有“先来后到”之说。

  召回期间因“缺陷”致财产损失如何解决?

  

  除了近日发布的“大众”和“通用”两起召回事件,因高田气囊发布召回的车企中,“分批”处理已屡见不鲜,如果您的爱车处于召回范围,但还未到被召回的批次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并因“高田气囊”造成了生命或财产损失,又该如何解决呢?

  虽然这乍看是个让人有点困惑的问题,但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完全不至于让人束手无策。根据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者依照本条例召回缺陷汽车产品,不免除其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第五章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三条有关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被侵权人可向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请求赔偿,同时“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中明确指出:“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由此来看,从启动召回到真正“被召回”期间,并非无法可依的空窗期,如果出现了因高田气囊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同样能够依靠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自身利益。

  写在最后:

  依小编来看,由于安全气囊本身的缺陷造成财产或人身伤害,恐怕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然而,该事件波及我国汽车市场后,无论国家质检总局先期的调查,还是各大车企纷纷备案召回计划,均可看出我国相关管理机制已日益健全,涉事车企也展现出了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面。虽然其中不乏有重压之下的“勇夫”,但无论过程如何,提出召回计划并付诸实践,其结果仍可让消费者满意。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分批”召回确实较为罕见,因而会衍生出关于召回公告执行时间,以及在未召回前因相关“缺陷”造成财产损失,如何寻求赔偿等问题不足为奇。为采购备件预留时间,并不意味着车企试图采用拖延“战术”。而在期间出现问题,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或许是每位消费者应该借此掌握的“技能”。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相关推荐

1.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

2. 多地国六延迟执行 经销商国五去库存压力大

3. 4月汽车召回数量暴跌 高田气囊门继续发酵

4. 奥迪执行长施泰德被逮捕 “排放门”发酵

5. 国六排放标准推迟执行 粤A车牌短期或涨价

6. 汽车驾驶小技巧 刹车失灵该如何应对

7. 众车主谈汽车维修 面对陷阱该如何应对?

8. 面对那些天灾人祸 我们该如何应对

9. 车内潜伏三大杀手 准妈妈该如何应对

10. 万一爱车感应钥匙失效了 该如何应对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35371.html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相关文章

「“气囊门”再度发酵 延迟执行该如何应对」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