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行业资讯 >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

2019-04-02  行业资讯 高工电动车网

      吉利戴姆勒合资生产电动smart汽车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3月28日,戴姆勒和吉利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根据合资协议,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合资公司的12名董事会成员将由来自双方公子的6位高管组成。

      作为整体新车型研发规划的一部分,smart未来产品阵容还计划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级别车型细分市场。

  

      在2022年推出全新车型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EQ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EQ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同时,汉巴赫工厂将被用于生产梅赛德斯-奔驰EQ品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汉巴赫工厂投资5亿欧元,并将充分应用现有员工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

      smart合资公司预计将于2019年底成立。目前有关该合资公司的商务条款尚未披露。

      二十年累计亏损40亿欧元

      在3月26日时,就有消息称戴姆勒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决定旗下亏损巨大的Smart品牌的去留。

      今年5月,戴姆勒集团现任董事会主席蔡澈(DieterZetsche)将在戴姆勒董事大会上正式卸任,辞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CEO)、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职位。而康林松(OlaKallenius)将继任蔡澈的职务,担任戴姆勒公司董事会主席,同时将担任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负责人,任期五年。

      一位戴姆勒内部人士表示,康林松“与smart品牌毫无历史渊源”,将“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扼杀该品牌。”

      据金融分析师估计,自1998年推出以来,smart品牌已经累积亏损约40亿欧元(约合46亿美元)。

      1997年,smart初次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亮相时,曾让世人眼前一亮。smart的问世,创造了一个新的车辆品类。然而1999年,该车的销售业绩就不甚理想,全年仅为八万台整车。当时除了整体市场环境不佳这一外部因素,消费者对两座车的反响也不是很好,认为这种车不实用。smart从一开始就没能找到合适的消费者群体。

      戴姆勒内部反省smart业绩不佳的原因,认为是起步的时间点不对,二十年前市场和消费者对二座车无法真正接受。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小型车基本能够满足都市人的日常出行需求,是作为家庭第二辆车比较好的选择。即便如此,smart还是未能迎来翻身之日。

      2004年,smart的年销量达到15万辆整车。从此之后,再也没能超越这个数字,年复一年都在15万辆左右。甚至去年,smart品牌销量为12.9万辆,同比下滑了4.6%。而宝马集团旗下的小型车品牌Mini品牌全球销量则有36.15万辆(下图)。

  

      对于戴姆勒而言,smart显然是一片待修缮的废墟,一具需救援的病体。

      拯救Smart品牌

      事实上,smart的发展状况,同整个戴姆勒高歌猛进的态势确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smart如不能迅速扭亏为盈,或将拖累整个戴姆勒集团的业务发展和品牌形象。

      戴姆勒救援计划的第一步是电动化。去年5月份,戴姆勒官宣,将位于法国昂巴克的smart工厂改造为生产EQ系列车型的工厂,这项投资总共达到5亿欧元(折合约37亿人民币),而这也是奔驰首次在法国工厂投产最新的全球车型。该款车型为紧凑型电动车系列,而该工厂同时还生产Smart纯电动版本车型。

      从2020年开始,戴姆勒欧洲和北美市场将只供应电动smart。行业专家认为,电动化战略可能赋予smart第二次生命。

      然而,电动版smart22000欧元的售价几乎是燃油版本的两倍。为了降低成本,smart希望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戴姆勒表示smart的未来在中国。

      根据行业内部消息,戴姆勒曾与合资合作伙伴北汽洽谈合作事宜。同时也在和吉利汽车进行接洽。

      作为持有戴姆勒9.7%股份的第一大个人股东,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对于与戴姆勒的合作一向比较支持。而吉利本身也具有一定天然优势:

      一是低成本制造经验。草根出身的吉利在低端车领域打拼了20多年,其低成本造车的丰富经验,正是深受高成本困扰的Smart品牌所需的。

      二是出行领域的积累。吉利是整车企业中较早积极探索移动出行服务的,2015年成立曹操专车,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移动出行领域的主力军。官方数据显示,曹操专车注册用户量超2000万,日均活跃用户110万。

      Smart转型为电动车后,较短的续航里程和紧凑空间决定其很难成为私家车消费的主流选择。但作为城市移动出行领域用车,小巧灵便的Smart有明显优势:安全、时尚、品牌知名度高等。

      三是国际化视野。吉利近年在海外市场不断出手,从早期的收购沃尔沃、英国锰铜,再到近年收购英国跑车品牌莲花(Lotus),入股马来西亚的Proton,已经是最具国际化视野的中国车企。

      戴姆勒与吉利合作意图明显:将smart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并希望丰富smart的产品线,将产品线拓展到从两座小型车到小型SUV全覆盖,同时大幅提高产量,双管齐下,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与戴姆勒关系密切的银行家表示,部分出售给吉利,可能会面临德国政府方面的反对,“因为德国最近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商业影响力日益增强表述担忧。”

      去年,德国通过一项法律草案,阻止非欧盟企业在国防和能源等敏感行业投入超过15%。

      与戴姆勒的合作,对吉利而言也有裨益。其一,可借此加深与戴姆勒的合作;其二就算每年只有10万多辆的销量,Smart也是一个在欧美都有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品牌,入股后可以习得国际化品牌运作经验,对于品牌向上、国际化运作的吉利集团而言,显然也有好处。

      更何况,移动出行的领域也是一个市场规模超千亿的诱人领域,而smart这样的精品小车,非常适合作为共享汽车等移动出行的工具。

      尽管此次吉利只是第一步以合资方式获得smart品牌资产,显然也不排除后续进一步增资收购。2010年吉利曾以总价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全部股权。最终这次收购令双方取得双赢:沃尔沃免于破产,并且借吉利打入中国市场,成功扭亏为盈。至2019年,沃尔沃品牌价值已较收购当时增加10倍,至180亿美元;而吉利则借助沃尔沃固有的技术研发优势,一举成为目前国内第三大乘用车品牌。

      吉利此次出手“拯救”smart是否会复制沃尔沃的成功?在竞争加剧、格局随时都在变化的大环境下,我们说,一切皆有可能。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相关推荐

1.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

2. 吉利收购亏损宝腾 或难复制沃尔沃的成功

3. 分析雪佛兰科鲁泽能否复制科沃兹的成功

4. 复制GS8的成功? 传祺GM8将广州车展亮相

5. 挑战颇多 法拉第能否复制特斯拉成绩存疑

6. 五菱在印尼开始生产 能否复制中国模式?

7. 能否复制SUV崛起之路 皮卡市场现状解析

8. 想复制RX5的成功 荣威i6要付出更多

9. 长安新车普遍三分热度 但CS55能否成功?

10. 中国车企造豪华车 能否取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196832.html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相关文章

「吉利救smart 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