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行业资讯 >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

2013-09-22  行业资讯 汽车头条 宋西

  

  随着中德两国高层的会晤进入高潮,中德两国汽车企业间的签约也步履不停。7月9日,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德两国车企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一天之内敲定了7项合作,涉及到生产、品牌导入、产品落地、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方方面面。

  媒体注意到,中德两国车企在一天中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宝马分别与华晨和长城签署了在中国的扩产协议。其中,长城宝马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在江苏张家港市规划了16万年产能的国际整车工厂,投资总额达到51元。此外,宝马还与化成签署了长期框架性协议,协议规定,2019年,华晨宝马的整车产能将达到52万辆;接下来,宝马集团在沈阳的投资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产品系列的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将在沈阳投产。

  

  无独有偶的是,中德贸易的升温期间,美国车企特斯拉也敲定了在华建厂一事。7月10日,特斯拉公司(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短时间之内,全球两大汽车市场的车企同时加码中国市场,其背后就是有着怎样的战略动向?

  “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升级

  媒体注意到,宝马在华的两家合资企业在华新增的布局中,其种种细节的敲定都耐人寻味。

  其中,宝马与长城汽车的合作从去年开始便被汽车圈深度跟随报道,如今正式选址张家口。众所周知,张家港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拥有极其便利的海运交通。这是否意味着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所生产的新能源产品未来将出口海外供应全球?

  

  接近长城的知情人士对媒体表示,这并非没有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布局港口城市的确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此外,未来长城宝马的新品牌除了生产电动MINI外,很有可能生产燃油车,从而销往海外。

  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宝马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兴盛,深知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释放出合资股比政策放开信号后,中国汽车市场正向更公平、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宝马自然希望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生产,从而助力全球布局。

  这一点,从宝马此次与华晨签署的长期框架性协议也可窥见端倪。双方除了继续加码合作外,还敲定了首款纯电动汽车BMW iX3投产沈阳并销往全球一事。

  

  除了深入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外,宝马还在各个方面,深度布局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宝马位于北京和上海的研发中心迁入新址,在中国建成了德国以外的最大研发网络。

  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是第一家在中国获得自动驾驶路试许可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如今已经完成了20万公里的模拟道路测试和近3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测试。

  种种迹象表明,宝马一直以来坚持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已经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而随之发生改变,宝马正在通过蓄力中国市场而反哺全球。

  

  投产中国成救命稻草

  相比于宝马,处于产能困境和中美贸易战尴尬地位的特斯拉更渴望得到中国市场的支持。当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之时,特斯拉成为继哈雷之后第二个产能外迁的美国车企。

  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长期支持者,此前他还连发三天推特@特朗普,点赞中美贸易战。

  那么,为何其会选择在中美贸易战进入深度交锋时在中国独资建厂,新增50万产能呢?如今,中美贸易战的开打给特斯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为中国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关税反制措施,特斯拉出售到中国的汽车产品将面临高昂的涨价。

  

  据媒体调查,如今,因为高达十几二十万的涨价,特斯拉已经收到了很多退订通知。

  一边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直接损失,一边是美国产能迟迟无法实现突破,如今,焦虑万分的马斯克唯有寄希望于在华建厂来缓解产能和贸易战带来的双重压力。

  未来,中国工厂落地投产后,特斯拉面临的产能供应问题或将得到根本性的缓解。马斯克也公开表示“中国工厂生产的车型也会出口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短短几天之内,来自德国、美国的车企纷纷宣布加码中国市场,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汽车圈内人深知,“得中国者得天下”,只有充分掌握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才能牢牢在全球市场扎根。

  

  先行者沃尔沃已经做出了表率作用。早在2015年,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便出口到美国,大庆工厂生产的车型后续也销往欧洲,实力圈粉了欧美国家的众多消费者,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沃尔沃已经从一个典型的北欧品牌转型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在中美欧三大汽车消费市场都有自己的战略布局。

  如今,借势中德汽车贸易升温,合资股比放开信号的发出,中国汽车市场形成了更为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因而越来越多的外资车企纷纷选择加码中国市场,甚至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发力点。

  或许,“中国特供”将会很快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将是被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汽车产品,从中国沿海销往世界各地的繁荣景象。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相关推荐

1.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

2. 丰田收购马自达5%股份 世界汽车格局初步形成

3. 二线豪华品牌格局初定 谁会坐上头把交椅

4. 三季度收官 2017车市强弱格局初露端倪

5. 美欲发起汽车贸易战 全球呼吁良好贸易环境

6. 中国汽车市场还需要“特供车”吗?

7.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深入探讨汽车贸易规则

8. 美中贸易战对中国汽车整车企业影响不大

9. 中汽协回怼:中国汽车业不惧中美贸易摩擦

10. 贸易保护主义将重创中国汽车品牌?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51441.html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相关文章

「中德贸易升温 中国汽车\"特供全球\"格局初现」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