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 当前位置: 汽车百科 > 导购 >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2018-10-15  导购 车质网 罗毅

  

  佩戴“最美大众”头衔的全新一代CC再次横空出世,是它开创了同级少有的溜背造型设计,无边框车门更是至今独有。新车外在柔美、犀利,内在拥有更强、更均衡的产品力,散发无数闪亮点的全新CC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上代CC先天不足的实用性,在全新CC身上被彻底解决。如今,大家将看到一辆不同以往的CC,一辆全能化的CC。关注本期《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看看全新CC为增强实用性都做了哪些努力。

  测试车辆:2019款380TSI 曜颜版

  指导价格:30.98万元

  视野盲区测试环节

  在视野盲区测试环节中,我们将集中针对车辆前方视野、内后视镜视野、左右后视镜盲区和倒车雷达进行针对性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车内所有座椅均调至到最低,所测量出的数据会与驾驶者正常使用时稍有偏差,数据仅供参考。

  

  

  在测试前方视野阶段,我们采用高70cm的桩桶作为参照物,随后调整车距,直至在主驾席可以看到桩桶上沿。

  

  经测试,桩桶与车头最终测得的数据为211cm,表现可圈可点。参考往期测试成绩,全新CC在同级车型中的水平属中等偏上。前风挡面积不大且角度倾斜。容易使人产生视野狭小的错觉,初次驾驶需要短暂适应。运动化外观造就了低矮的车头,将主驾驶座椅调整至适中高度,便能看到车头的最前端。正前方视野开阔,便于驾驶者观察障碍物。全新CC配备了车前雷达,敏锐度与探测范围都很不错,安全性得到保障。

  

  

  在车内后视镜视野范围测试中,同样将桩桶固定摆放,随后车辆向前行驶直至可以观察到桩桶上沿为止,所测得的距离为1654cm。参考往期同级车的测试成绩,全新CC表现突出。测试时,已将主驾驶座椅及后排中间头枕调整至最低,面积狭小且溜背的尾窗并没给测试成绩拖太多后腿。

  

  在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测量时,首先让测试人员分别站在左右后视镜垂直10M处,随即开始向左右两侧移动,直至出现在两侧后视镜最外侧边缘为止,测出其横向距离。随后通过公式计算,便可以得出后视镜视野范围的夹角角度。角度越大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范围越小,反之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越大。

  

  全新CC外后视镜面积不大,为扩大两侧可视角度,左右镜片均采用双曲率设计。经测试,车外左右后视镜的可视角度分别为21°和13°。参考往期的测试成绩,全新CC表现中规中矩。显然,偏小的后视镜对测试成绩造成了一定影响。好在全新CC配有帮助驾驶者判断的并线辅助,实际使用效果不错。

  

  泊车辅助系统测试环节

  

  

  经测试,全新CC倒车雷达嗡鸣声共分为四段。雷达探测能力优秀,嗡鸣声易于识别。最远探测距离为150cm,最近探测距离为35cm。在测试标准中,持续蜂鸣阶段越接近25cm则越贴近日常使用习惯,全新CC的测试成绩与标准有些偏差,因此在倒车过程中驾驶者必须做到合理控制车速,以便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

  

  

  

  

  

  全新CC倒车影像功能完备,提供多种显示模式。屏幕被划分出不同区域,右侧显示实景,左侧显示车辆俯视图。使用过程中,倒车影像运行流畅,画面清晰,易用度很高。常规模式下,为便于驾驶者更好判断障碍物位置,静态辅助线被划分不同颜色。点击屏幕右侧菜单栏切换显示模式,倒车影像支持动态辅助功能。切换到第二个模式,辅助框会随着方向盘转动偏移,地面显示车辆将抵达的位置。除此之外,系统还提供广角及细节显示。点击屏幕左侧区域的俯视图,切换不同实景“机位”,真正做到了全方位辅助。

  

  车内配置测试环节

  

  

  全新CC前排座椅功能完备,提供12向电动调节,其中还包含4向腰托调节。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及记忆都没缺席。虽然前排坐垫腿托不支持长短调节,但其长度合理,对大腿内侧承托到位。

  

  

  

  前排中央扶手支持长度调节及高低位置固定,将手枕调整至最前端,驾驶者手臂仅能勉强搭靠在上面。手枕调节方便,面料舒适度尚可。扶手箱内提供了给手机充电的USB接口,手枕预留了导线槽,因此不存在挤压数据线的情况。

  

  

  

  全新CC座椅使用Vienna打孔真皮面料,表面及填充物比较柔软,舒适性不俗,而且透气性也非常出色。全新CC作为一辆轿跑车,前排座椅两翼还提供良好的身体侧向支撑。头枕角度合理,承托头部不会对颈部造成压力,头枕的高度可以手动调节。

  

  导航系统测试环节

  

  全新CC搭载着大众最新一代车载智联系统,界面显示效果简洁、直观。系统操作顺滑,触控反应灵敏。点击主菜单“导航”图标便可启动,整个开启速度很快。在手套箱内,全新CC提供了双SD卡槽,可以导入已经下载好的本地导航卡。

  

  

  

  继续下一步,点击底部主菜单栏的第一个图标“新目的地”,进行到地址输入步骤。车载系统支持拼音和手写两种输入方式,完整体验下来,两种输入方式都非常不错,用户根据使用习惯选择。操作响应速度快,没有出现卡顿。手写流畅,可用度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导航提供了地址联想,但是加载速度不能令人满意。每次输入完还需要等待片刻,影响了使用体验。

  

  

  完成地址输入点击“开始”,系统会提供5种不同路径规划,分别为最快、最经济、最短、避开收费道路及普通道路。路径加载也需要等待片刻,流畅度打了很大折扣。

  

  

  车载导航提供2D、3D两种地图显示模式,白天为保证足够的亮度,晚上为确保光线不刺眼,系统提供自动、日间及夜间三种亮度设置。全新CC配备全液晶仪表盘,可将导航地图映射到行车电脑上。方便驾驶者及时了解路线,两眼视线不需要太多偏移,进而提高了安全性。

  

  空间测试环节

  

  全新CC前排门板底部提供了常规的储物槽,容积表现属正常水平。前端适合盛放普通矿泉水瓶,但没有设计起固定作用的隔断,水瓶放入其中很容易出现晃动。车门扶手上并没有提供任何储物槽,空间利用上略有欠缺。

  

  副驾手套箱容积大小适中,我们用普通矿泉水瓶进行展示。打开过程伴随有不错的阻尼感。内部的绒面还能起到防滑和静音效果,全新CC在细节上的处理还算周到。

  

  

  中央扶手正前方配有一组带盖板的杯架,内部带限位器,对放入其中的水瓶起固定作用。不需要时,还可以当成私密的储物槽。杯架左侧还有一个容积较小的储物槽,仅可以用来放车钥匙。中央扶手箱容积较小,实用性稍差,放入矿泉水瓶后无法正常关闭。

  

  

  方向盘左下方拥有一个类似副驾手套箱的储物槽,虽然容积小但是私密性很好。主驾驶遮阳板内侧带有一个卡槽,停车场计时卡或是高速过路卡放在此处非常方便。

  

  

  后门板在常规位置同样设计了储物槽,容积不如前排。设计上也出现相同问题,没给前端放水瓶的位置提供固定装置。拉开后排的中央扶手,两个杯架纵置排列,内部没有配备限位器,另外对放入其中的水瓶会有些许大小限制。

  

  

  

  

  标准状态下,全新CC后备箱容积为501L。与老款车型的532L容积相比略有退步,但在实际中使用绰绰有余。全新CC改用掀背式尾门设计,开口面积优势明显,拿取物品变得更加方便。后排座椅支持按比例放倒,载物空间具备灵活的延展能力。左右两侧设计了储物格,后排座椅中间部分还能打开,实现与后备箱连通。

  

  

  对于全新CC后备箱的基础数值,我们也进行了实测,开口最大宽度为103cm;开口长度为120cm;后备箱地台与内部车顶的垂直高度为70cm;后备箱进深达到 117cm。

  

  总结:

  一直以来,轿跑车实用性口碑一直不佳。受产品本身定位影响,实用性总在向造型设计妥协。CC与迈腾,这对孪生“兄弟”成就了市场上最鲜明的对比,定位轿跑的CC实用性全面落后。全新一代CC就此开启了“补短计划”,改善后排乘坐空间、扩大储物槽容积和后备箱开口面积、搭载更好用的车载系统,这些提升充满着针对性。可以说,全新CC在日常实用性上的表现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距离完美还有些距离,但这已经能让大众CC的拥趸们非常欣喜了。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相关推荐

1.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2. 2019款一汽-大众宝来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3. 2019款一汽-大众奥迪A6L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4. 2019款一汽-大众速腾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5. 2019款一汽丰田亚洲龙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6. 2017款一汽-大众速腾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7. 2018款一汽-大众探歌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8. 2018款一汽-大众奥迪Q5L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9. 2018款一汽奥迪Q2L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10. 2019款起亚奕跑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

本文来源:https://baike.wangaiche.com/a207866.html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相关文章

「2019款一汽-大众CC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相关专题

其它栏目

也许您还喜欢